智能IP应急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同轴网络优化升级解决方案

第一章 背景及需求描述

1.1. 项目建设背景

应急广播是指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应急广播可提供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在第一时间把灾害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到民众手中,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么撤离、避险,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列入文化事业重点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修订)》、《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都将国家应急广播列为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将“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和地方应急广播工程,完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打造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6】20号,通知要求加快建设全国应急广播体系,按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原则,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和调度控制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接。升级改造传输覆盖网络,布置应急广播终端,健全应急信息采集发布机制,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

广电总局印发的《2016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要点》指出:按照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要求,加快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推进各级应急广播系统与对应等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对接。推动在具备条件的省份开展应急广播应用示范,组织编制《应急广播系统规范》和《国家应急广播管理办法》,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应急广播管理制度。积极与有关部委、行业合作,开展应急广播演练和应用试点。

应急广播系统工程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发挥着舆论引导、政令传达、信息发布等重要作用,并提升政府各级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巩固广电“领袖媒体”地位。同时可以承载各级人民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财政部关于实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广电办发〔2018〕64号)的要求,按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原则,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和调度控制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接。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

1.2. 项目建设需求

围绕应急广播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多种传播方式,结合多种新型通信技术和业务模式,建立市、区、镇三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提升市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市区镇三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满足地域性应急事件处置需要:承担全市应急信息调度、控制工作,实现本地应急广播发布需求收集、发布资源整合、调度决策、流程控制等功能。

(2)上下系统联动、平台互联互通:对上要与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对接,内部市区镇三级应急广播平台互通,并对接各级应急广播信息源,对下能做到乡镇及村级终端联动。

(3)高效运作广泛覆盖:应充分发挥广播的以点对面的传播特性、传输手段多样、覆盖面广、高并发处理能力、方便迅捷的优点,确保在应急时期信息的快速广泛覆盖。

(4)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的信息发布:突发事件大多具有局部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应急广播的覆盖也必须实现区域覆盖和点覆盖,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定向发布。

(5)信息发布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由于系统传输的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宣传导向信息,是人民群众获取权威信息的主要通道,敏感度、传播广、影响大,所以系统应按照信息安全的要求,采取高等级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预警信息在发布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唯一性和不可抵赖性。严格防止非法信息通过本系统进行发布,以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极坏影响。

(6)平战结合:“平时”充分利用本系统实现广播覆盖,进行应急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疏导,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普及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同时确保整个系统在“战时”的随时可用。系统具备模拟演练、实操演练、系统测试等功能,能检验各环节工作人员的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

(7)安全、标准、可扩展:技术先进,具有高可靠性,具备较高的防灾抗毁能力。系统应考虑多种信息传输通道互为备份,具备抵御当地多种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满足全天候、全方位、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信息调度控制需求。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

第二章 痛点及问题分析

原有应急广播系统较为复杂,各级平台有很多专有设备,系统维护难度大,稳定性差。

原有应急广播系统通过调频或DTMB等进行单向组网,不能对系统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原有应急广播系统传输链路较为单一,缺乏可靠的灾备手段。

原有应急广播系统面临插播的风险。

原有应急广播系统,播控设备繁杂,操作难度大。

第三章 解决方案介绍

3.1. 方案简介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推进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云、服务云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广播电视融合媒体云;

依托广东广电网络现有网络资源和广东省无线台站覆盖资源,对于市应急广播系统的技术架构规划为“云管端”的架构,如下图:

基于云计算、云服务、云安全的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利用大数据库、云计算、新媒体等技术打通了应急广播信息多部门共享的接入和发布,解决省、市、县(区)、镇、村各级的各种应急发布渠道,实现新媒体和多媒体的广播信息发布,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满足平战结合,同时,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进行开发部署,能够及时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各种应急发布渠道,强化了现有资源的管理与调度;采用先进的数据收发与分析处理技术,深入挖掘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利用多样的分析手段,提供了丰富的显示内容,为应急广播管理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为全面建立反应快捷、统一联动、上下贯通的全省应急广播系统奠定基础。基于云计算、云服务、云安全的智能应急广播系统的优势在于资源化管理,包括数据和设备,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得近乎无限的计算能力和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即用户可以自由取用计算能力和网络服务。云计算平台使用了时下流行的虚拟化技术,此外还包括服务自动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等,借助这一系列先进发革新技术,简化了信息内容的管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利用服务自动化管理技术,将服务数字化后提供,不但提高了服务调取的灵活性,而且减少了服务中心的负载压力;利用服务标准化管理,既提高了系统的功能,业务呈现更加丰富,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变得易学易用。云管端架构,采用统一云(分布式云)平台规划,分层分步实施,建设满足国家、省、市、县(区)、乡、村六级联动,上下贯通,高效运行的新一代“智慧广电云”的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市(市县镇村)及各级部门应急广播分控客户端通过云平台的PAAS及SAAS按照权限和智能虚拟划分,接入设备通过接收本级应急信息源的应急信息,及上下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应急广播消息,快速处理并制作相应的应急广播节目,结合本级应急广播资源情况生成应急广播消息,通过广电IP双向网、广播适配器利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或传输覆盖网进行播发。云管端架构建设符合广电网络的技术发展路线,多种传输手段并举,具有较强的灾备能力,不间断传递信息的应急广播系统。以IP化、云服务管理的方向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建设具有全网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完全可管可控、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全网统一调度。具备全网可管可控、资源调度、效果评估能力的管理技术体系,同时具有高度安全性的保障。

3.1. 着重解决痛点或问题解决能力

3.1.1. 云平台系统架构:

基于云存储、云服务、云安全的应用智能化,采用开放式的云平台架构,具有完善的业务支撑能力,扁平化的结构,符合广电总局以中央、省、市、县四级平台部署;系统可更好的满足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广播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

3.1.2. 全双向的智慧广播:

突破传统数字广播、IP广播及调频广播的应用局限,可实现声音、视频、图片及文字等多媒体的精准广播,有效弥补广播大喇叭的扰民缺陷,同时具备双向能力的应急广播也为日常网管和应急演练提供了便利条件,满足应急广播平战结合的基本要求。

3.1.3. 更完善的传输灾备手段:

采用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络为主,FM无线传输为备份,运营上4G网络为补充,满足应急广播的高可靠传输和网络备份要求。

多场景融合应用领域:支持与监控、环境监测、灾难预警及物联采集技术等系统融合部署,实现监控的可见可快速干预,雪亮工程的群防群治,气象信息、环境监测信息的发布与预警等多业务融合应用。

3.1.4. 安全与加密:

支持管理终端硬件绑定、Https加密、数字证书、数字签名、鉴权接入认证、播控管理指纹认证、AI人像认证、播控全程远程监听等多种安全播出技术手段,确保应急广播系统的安全播出。

3.1.5. 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系统在区县级以下,采用license授权模式,做到播出更安全,播控更捷,维护更简单,满足基层三分钟上手,十分钟熟练的应用需求。

3.1. 方案系统构成

3.1.6. 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技术方案

应急广播平台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可管可控

应急消息的播发与否由政府决策部门掌控,应急消息的播发、审核、播发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评估应具有完善的机制,做到针对、有效、无负面影响;

(2) 灵活联动

应急广播系统与政府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和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实现无缝有效衔接,统一联动;

(3) 开放安全

既要确保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不同厂家系统、设备能实现互通互换,又要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证应急广播信息播发的权威性、严肃性。开放性由统一技术规范确保,安全性由应急广播安全保护即数字签名确保;

(4) 统一规范

应急广播系统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其他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技术要求。遵循广电总局《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应急广播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

(5) 可靠运行

应急广播系统应遵循高性能、高可靠性原则,在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系统必要的并发容量、抗灾、抗毁性能,平台服务器、传输覆盖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必须考虑备份和冗余设计,有条件的接收终端采用有线、无线结合的多种接收方式;

(6) 快速高效

应急信息的发布应具有快速高效的响应性能。从应急信息的接收、应急信息处理到生成发布、传输分发,应急广播终端的唤醒播发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3.1.1.1.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标准和依据

建设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28号])

(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5)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 规划》

(6)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

(7)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55号令;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

(9)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新广电发[2017]236号文件)

(10)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广发[2013]88号)

(11) 粤广电技[2020]54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规划》的通知

(12)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管理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令[第45号]

(1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第62号令

(14)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DJ 088-2018

(15) 《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GDJ 082-2018

(16) 《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GDJ 083-2018

(17) 《应急广播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GDJ 080-2018

(18) 《应急广播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GDJ 081-2018

(19) 《中波调幅广播应急广播技术规范》(GD/J 084-2018)

(20) 《卫星直播应急广播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51-2014)

(21) 《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GB/T 6163-2011

(22)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GDJ 089-2018

(23) 《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GDJ 086-2018

(24) 《模拟调频广播应急广播规范》GDJ 085-2018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市应急广播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序号

建设项目分项

应符合的标准规范

1

市级应急广播平台

1)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2)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3)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4)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5)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6)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7)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8)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9)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2

区级应急广播平台

1)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2)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3)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4)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5)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6)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7)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8)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9)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11)GD/J089-2018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3

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适配系统

GD/J 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4

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适配系统

GD/J 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5

调频台站应急广播适配系统

GD/J 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6

县级应急广播适配器

1)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2)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3)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4)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5)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6)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7)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8)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9)GD/J089-2018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10)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7

镇村应急广播适配器

1)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2)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3)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4)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5)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6)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7)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8)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9)GD/J089-2018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10)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8

镇村应急广播大喇叭管控客户端

1)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2)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3)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4)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5)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6)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7)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8)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9)GD/J089-2018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10)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9

应急广播大喇叭终端

1)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2)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3)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4)GD/J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

5)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6)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7)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8)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9)GD/J089-2018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10)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3.1.1.2. 市应急广播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应急平台建设按照行政级别,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分成市级平台、区级平台,应急广播管理平台负责对所在辖区的应急广播系统的统一调度指挥和管理。

市应急广播平台由应急广播调度控制系统、互动指挥系统、制作播发系统、效果监测评估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证书管理及安全系统等组成;市级应急平台主要完成应急广播的制作、调度、播发与监测,同时对接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市级信息发布平台及下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应急联动平台。应急广播平台接收本级应急信息源的应急信息,及上下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应急广播消息,快速处理并制作相应的应急广播节目,结合本级应急广播资源情况生成应急广播消息,通过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或传输覆盖网进行播发。

应急广播系统通过整合有线电视传输网、广电IP双向网、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调频广播覆盖系统、融媒体平台发布系统等资源,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充分汇聚上级应急广播消息源、本级预警信息发布源、广播电视台信源、融媒体平台应急广播信源,打通市区镇村至应急广播接收终端的信息发布渠道,优化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广播消息发布、应急广播业务监管流程,增强应急广播系统信息汇聚处理、消息发布响应、应急调度指挥能力。

根据应急广播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应急广播系统所涉及的应急广播指挥中心、应急广播平台机房、广播电视台、街镇应急广播站、村居应急广播室、应急广播发射台站、应急广播终端等,系统和设备的拓扑关系如图。

3.1.1.3. 市应急广播系统基础平台拓扑

应急广播中心机房的网络设备部署根据其在业务处理流程中节点位子、数据重要性、对外交互的必要性和安全防护需求等因素进行分区部署设计,按照安全保护级别由高到底可以分为:市级应急广播中心机房核心业务区、市级应急广播中心机房安全接入区、广电IP专用网区、互联网区等四个区域。各个区域之间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同时在安全接入区部署7层防火墙、漏扫、终端安全和运维审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为保护作为系统关键资源的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部署区部署数据库审计系统和数据库双机热备系统,为数据库系统提供更高等级的安全保护。

应用服务:通过虚拟化架构构建市应急广播云平台,部署调度指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保证系统热备,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应用服务压力检测,适度扩充应用服务的部署数量;

安全服务:部署证书管理服务器和安全加密服务器,为调度指挥系统提供证书管理和数据签名、验签服务;

终端系统:监视中心终端系统包括业务管理工作站和大屏幕系统,大屏幕系统由显示大屏幕和控制器构成;

外部连接系统:外部连接系统包括接入光缆、接入交换机和安全网关设备构成。

3.1.1.4. 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功能设计

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功能设计如下:

信息汇聚矩阵接收上级应急广播消息、分控客户端的播发请求、广播电视台的直播信源,通过制作播发子系统处理制作,由调度控制子系统统一调度并生成应急广播消息,经过预览审核后,由调度控制系统调用消息发布矩阵各路接口进行播发;效果评估、运维管理和安全服务三个子系统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础服务。因此应急广播平台需具备以下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

应急广播系统应支持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和本级应急信息源的应急信息接入、处理、播发,并对应急广播播发进程及结果进行效果监测评估,具体应符合以下功能要求。

(1) 信息汇聚

应实现对上级应急广播平台、本级应急信息源的对接,支持文字、图文、语音和视频格式应急信息的接收处理,满足并快速执行应急信息和应急广播消息播发需求,反馈应急广播播发结果。具有应急办、气象、林业、国土、水务等横向部门应急信息接入能力。

(2) 制作播发

应急广播平台应具备实时音频广播、录播等音频制播能力,具有文本内容制作编辑、音视频媒体文件播发处理等功能。

(3) 调度控制

主要实现应急广播系统资源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广播消息生成发布、应急广播消息的传输分发和大喇叭系统管控等功能。应能根据要求,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应急广播播发手段的调度控制功能。

(4) 分类分级广播

支持按照公共突发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分类分级播发。

(5) 远程唤醒

应能通过多种通道发送远程唤醒指令,及时唤醒终端播出应急广播节目。

(6) 安全保护

系统应具有可靠的安全传输和管控机制,具备防攻击、防篡改和异常处理等保护措施。

(7) 运行监测、效果评估

具备对关键设备和指定接收终端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应急广播播发结果的监测和管理功能。具有对应急广播消息的播发流程管理、播发效果评估功能。通过GIS离线地图,实时显示设备(终端)坐标信息、终端分布情况和在线统计等信息,作为辅助效果评估手段。

(8) 应急演练

平台支持应急演练功能,可在公众终端不开启的情况下,测试应急广播信息播发功能和效果,检验应急广播系统链路的通信状况。

(9) 回溯监管

应急广播的发布应具有历史记录回溯机制,可以对内容实时监听和回溯监听,保证可追溯性。发布历史记录永久保存,不可删除,当存储容量占满时,可对发布记录和录音文件进行转移导出操作,以恢复存储空间。

(10) 远程应急

支持通过专用应急广播终端,授权移动手机APP终端,通过语音,文字方式进行远程应急广播。

(11) 视频指挥

人口相对集中,人流量较大,通过对重要区域进行视频采集,结合应急广播,设计具有视频指挥功能的应急指挥能力,为公共区域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自然灾害预警、突发事件处置、灾后重建必要的信息发布和指挥手段。

(12) 融合发布

具有融媒体平台接口,应急广播平台应与融媒体平台开放协议和软件接口,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发布。

3.1.1.5. 区级应急广播平台结构设计

区级应急广播平台接收本级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及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的预警信息发布要求,快速处理并制成相应的应急广播节目,并结合本级广播资源覆盖情况生成资源调度和远程唤醒指令,封装成应急广播消息,通过区级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实现及时准确发布。

区级应急广播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

区级应急广播平台对区级应急广播的制播调度进行统一管理,承担区级应急广播的发布需求和上级平台转发的应急广播任务。区级应急广播平台由制作播发和调度控制两个子系统以及基础服务系统组成。制作播出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接入、信息处理、信息制作、审核播发和信息传输等部分;调度控制系统包括资源管理、调度控制和生成发布等部分;基础服务系统包括效果评估、系统管理和安全认证等模块。

区级应急广播平台制作业务流程,接入本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预警信息, 对预警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对预警发布内容按照应急发布需求制作成适合应急播发的消息格式,对生成的预警信息根据消息发送级别判断是否审核,完成后,将制作完成的应急信息发送给应急调度控制模块进行下一步的调度处理,并将制作完成的信息。同时,应急广播平台可与视频指挥系统对接,实现可视化应急广播功能,将应急广播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预览实时视频监控画面,并将视频采集摄像头和大喇叭广播终端建立绑定关系,在指挥中心通过实时画面发现现场有突发情况,可直接在画面上一键启动应急广播喊话,或触发应急预案播放警示音频。

相比市应急广播平台,区级应急广播平台的传输覆盖网络资源较少一些,建设内容多了大喇叭管控。

3.1.1.6. 应急广播平台的性能设计

(1) 并行汇聚、并发处理能力

应急广播平台并行汇聚信息接入包括上级平台信息、本级应急信息发布平台信息、横向部门应急信息的接收汇聚,考虑到系统并发冗余,平台设计最大支持并行汇聚能力如下:

并发处理支持同时分区域应急广播,支持不同应急信息源分别向不同传输通道、覆盖范围播发应急广播消息。包括文本消息、图文消息、实时音频、高清视频混合并发广播。

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信息的并行汇聚、并发处理能力的设计如下表规定。

平台类别 应急信息处理

总量要求(万条/年) 应急信息并发汇聚接入 应急信息并发处理量(条) 分区域并发播出路数(路)

市级平台 ≥5 ≥30 ≥20 ≥2

区级平台 ≥1 ≥30 ≥5 ≥2

注:1、应急信息处理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2、分区域并发路数应符合《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GD/J079要求。

区级平台大喇叭管控、视频发布能力符合下表要求:

平台类别 设备接入管理能力 大喇叭音频并行发布能力 高清视频并行发布能力

区级平台 ≥5000 ≥1000 ≥100

(2) 平台信息处理速度要求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预警级别划分为 I、II、III、IV 四个等级,信息分类表如下:

类别 级别 重要程度 颜色标识

紧急类应急信息 1级 特别重大 红色预警

2级 重大 橙色预警

一般类应急信息 3级 较大 黄色预警

4级 一般 蓝色预警

应急广播平台的信息处理速度要求如下:

平台类别 紧急类应急信息处理响应时长 一般类应急信息处理响应时长 数据查询速度

市级平台 <5秒 <20秒 20万条数据量查询时间<2秒

区级平台 <10秒 <30秒 5万条数据量查询时间<2秒

(3) 应急广播平台数据存储能力要求

应急广播历史记录用于安全播出回溯机制,确保播出内容可回溯性,数据存储能力要求如下表:

平台类别 数据备份时间间隔 数据备份存储时长

市级平台 ≤3天 ≥12月

区级平台 ≤7天 ≥6月

(4) 系统抗灾性

应急广播平台应具备通过关键设备热备份、数据定时备份等手段提高系统抗灾性能的能力;具备通过光纤有线网络、4G/5G移动通信网络、无线调频网络互为备份补充覆盖方式,增强终端信号接收和传输覆盖网的抗灾性能。

在信源传输关键点要求具有链路备份,确保信源传输不中断。

主要接收终端具有UPS后备电源备份,确保市电停电后接收终端能待机8小时,连续工作2小时。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We have received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